Asia Europe
--中文-- Europe
 
陶怡理财保险服务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日期:04.04.2009

銀行國有化是化解金融危機的靈丹妙藥嗎?

面对金融危机,西方各国为了避免金融系统崩溃,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纷纷对银行注入巨资。从08年英国政府把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化开始,各国纷纷效仿,掀起一阵国有化浪潮。特别是美国政府对花旗的救助行动备受关注。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实施银行国有化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给数量众多的欧美银行造成大量亏损, 消耗了它们很大一部分股金. 能否及时补充风险资本, 对这些金融机构来说, 已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目前资本市场信心低落的形势下,很难找到愿意向银行注资的私人或机构投资者. 但是, 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 让无法在资本市场上补充股金的银行破产停业, 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运作可能无法维持下去. 万不得已, 欧美各国政府纷纷用公币向举足轻重的问题银行注资, 以防止体系的崩溃.为了避免濒临破产的德国房贷地产银行的现有私人股东就国家入股的条件讨价还价, 耽误时间, 德国联邦政府甚至拟定法案, 规定作为最后手段, 国家可以强制接收金融机构。

而各国政府向银行注资的原则是, 如果一家银行的破产会对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造成 严重损害, 那么就有必要采取国有化措施. 但这个问题不是总能得到清晰答案的. 自从雷曼兄弟一案的误判造成金融系统濒临崩溃以来, 各国政府小心翼翼, 采取“宁信其有, 不信其无“态度, 经营规模大的金融机构一般都能得到国家支持. 但是现在金融危机早已演变成经济危机, 很多工业企业也面临破产, 比如通用汽车和欧宝等欧洲子公司, 如果任其倒闭, 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这算不算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 严重损害? 如果救了通用汽车和欧宝, 救不救其他工业企业? 因为每家公司倒闭都会造成员工失业. 我们知道, 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 无法向每一家申请帮助的企业提供资金并承担可能产生的巨额损失. 而选择性的提供资金, 对没有获得支持的企业明显不利, 国家将严重干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到目前为止, 各国政府都还没有制定政策细则来规范国有化措施, 以保证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既然大银行的破产会损害公共利益, 迫使国家现在动用公币注资挽救, 那么各国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 降低它们的破产风险. 否则, 银行会实施高风险经营模式, 以追求最大利润. 万一面临破产困境, 自有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解救. 这样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 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惨痛教训是, 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必须加强. 监管部门应该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做出更多的限制, 并保证各私营银行有足够的资本贮备来对冲业务风险, 另外, 可以考虑参照已有的银行存款保险基金, 责令各金融机构出资, 建立广义的行业自救基金. 对已经(部分)国有化的银行, 为避免国家投资遭受重大损失, 政府更应该介入公司的经营, 限制高风险业务. 同时, 为了防止实体经济发生资金短缺, 从而加重经济危机, 政府可以刚性规定接受国家注资的金融机构必须维持或扩大对企业和私人的贷款规模。

必须指出, 银行或者工业企业的国有化, 是在金融风暴条件下的权宜之计, 在帮助金融系统渡过难关后, 国家应该尽快将银行重新私有化. 因为经验告诉我们, 国营企业控制业务风险的意愿和能力并不比私营企业高, 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 德国几个主要洲立银行大量亏损就是明证。

嘉宾/作者:苏兆生博士毕业于Hannover 大学经济系,自1990年起从事投资管理行业,先任野村证券股票分析师。1993至1996年,苏博士担任德国安联集团的北美股市首席分析师。1997至2000年,他转任Union Investment 的基金经理,主管企业债券投资的管理。2000年至2006年,苏博士担任Gothaer Asset Management 的企业债券投资主管。2006年,苏博士建立Alpha Capital Management, 在伦敦和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为著名银行提供投资专业服务。

(全文作者苏兆生博士,作者介绍